素女
關燈
小
中
大
素女
上接第152章難忘今宵
第101章素女至第151章長相離 (番外)緩讀
少城緊偎著長江。20世紀初,做生意的外國人在此建了碼頭、倉庫,使少城有了現代氣息。
但它的街道還是風貌依舊。青石鋪的路面,門窗上雕了花的木板房屋,側面看去就像許多只白鶴亮翅的風火墻。
兩邊伸出的房檐,將街道遮成了一線天。這樣趕街的沒有風雨之憂,可店鋪貨架在顧客眼中昏昏然,一到半下午就須點桐油燈照亮。
抗日戰爭開始之後,中國軍隊雖然頑強抵抗,仍節節敗退,許多學校和工廠內遷,東南工業專科學校也從南京遷到這裏,暫時紮下了營盤。少城熱鬧起來了。
少城真小,一家開酒罐,滿城都聞到香了。城雖小,四門還是不可少的。北門臨江,這裏有露天的集市,賣雜貨的、賣土產的、賣糧食蔬菜的,均在此吆喝。
此地的竹編特別有名,其中大量是涼席,有寬的、窄的、青的、黃的、精致的、毛糙的各種。其中最毛糙的用作曬席和屯糧用,最精致的薄得像絹紙,可以疊成書本大小。其花樣又有一色的、編花的、著彩的等等。
又有竹籃、竹簍、竹匣、竹椅、竹編的玩具等,各色各樣,目不暇接。少城上游的渝州和下游的武漢、長沙、南京都是長江上的火爐,涼席是最佳的用品或禮品,上下行的旅客都要來此一游,卷席而去。
少城狹長,呈東西向延展。居民打趣南北兩門的距離,說人在南門摔了個跟鬥,爬起來走到北門去撿帽子。
出南城門迎面是素女山,這裏危巖層層疊翠,林木遮天蔽日,正是李白詩“山從人面起,雲傍馬頭生”所描繪的畫面。
素女山上有素女峰,陡峭而婀娜,像雲髻高聳的女子。峰側有一石穴及一座青石壇,是素女房。旁有一深圓的石潭,中有碧水,是素女的洗頭盆。
少城人說,素女遇明月夜即出於壇上,獨坐吹簫。她背後圓月高懸,身邊臥著一只白虎。故風清月朗之夜,城裏有股異香;通街鴉雀無聲,家家都在聆聽那如思如慕的簫聲呢!
問素女是誰?她是黃帝之妃,雅好音樂歌舞,還通曉陰陽之道,見之於《楚辭》、《山海經》和《列仙傳》等典籍。
可後來,由於國人荒誕的癖好,竟將這位排名僅次於女媧的神女演變成了□□女神。但少城人除了茶肆酒樓中的狎邪之徒,都諱言於此,素女還是少城的驕傲與明星。
西門本無可述,因其朝向的地域狹窄,地方貧脊,此門自古以來很雕敝。
但少城的現代化竟發祥於此。洋人看起了這塊貧脊之處,也可能是地方官員只“批給”了此處,乃在此修了碼頭、教堂、洋樓等。後來中國的輪船公司也在此建設,沿江還開了幾家小型的工廠作坊。
不多的教民聚集這裏聽洋傳教士布道。連取代桐油燈的洋油燈也先從這裏開始,然後才逐漸照亮了城裏。
東門外任隨跑馬。這裏有小塊平壩和低矮的丘陵,遍布明晃晃的水田和綠油油的莊稼地,陌阡縱橫,村落相望,雞犬之聲相聞。
少城的血液營養,要靠東門外輸入,而少城的煙館茶肆戲臺以及城門口的告示欄,卻又是鄉民們的精神寄托呢。
少城開辦新式學校的歷史很短。這裏只有兩所高小,一所在城內。另一所在東門外,出城約三五裏地,南山腳下名叫“一碗水”的地方,校名就叫一碗水小學。
離這所小學的校門口不遠,路旁石壁上有個面盆大的石窩兒,裏面終年盛有甜津津的山泉水。也不知是遠古鑿成的還是天然生成的?專為路人解渴呢。
一碗水平常日子若無人問津,水要溢出來。幹旱時即使赤日炎炎,數月不雨,它還是明晃晃的一碗水,不減也不溢。
一碗水小學離江雖遠,但是位置高,能看見滔滔的江水。少城通外界的陸路,須翻越大山。進山或走那“雲傍馬頭生”的南門,那條路很陡險;或經一碗水。
距離一碗水小學東北方二三裏,有座大廟,東南工業專科學校就以它作為臨時校址。
在吳子牛讀高小那年,隨校西遷到達這裏的師生有幾百人。噢,那時候由下江內遷的機構工廠學校真多啊!它們都在少城人的眼皮下溜走了。
而留下來的,和少城共度一段患難珍貴時光、還留下了段段佳話縷縷戀情的,就是這所東南工業專科學校。
國立東南工業專科學校被簡稱為東工。當時一般的大學都是省立,只有中央大學等幾所大學才是國立。東工而由中央國立,凸顯國家對該校的重視,亦即對培養工業專門人才的重視。
一碗水小學挨著東工這個大哥哥,品貌見識也像長了好幾歲。
一碗水小學的溫漱玉老師,當年也才十幾歲。她一張臉兒像白玉,一對眸子像墨玉,講話的聲音珠圓玉潤,站在講臺上亭亭玉立。
有天有個學生,忽然開口叫她素女。她一楞,以為是叫的“漱玉”。
聽清了之後她笑著問他:“你怎麽這樣叫我呀?”
學生手指著素女山說:“聽我媽媽說,素女本是我們少城的,她走了五千年,她又回來了。”
“她回來了,她在哪裏?”
“就是你呀!”
“嘻,是我?我可比不上她那樣好呀!”
傳開去,她從此就有了這個別名,很快全少城都知道了。
少城裏知書的人議論,有說雅的,也有說不雅的。說不雅的是因為看過《素女經》和《玉房秘訣》之類的□□。說雅的嗤之以鼻,說典籍中只言素女是黃帝之妃,善鼓瑟吹簫,絕無那些荒誕的記載。
而不知書的人,他們只知素女是神女,素女峰是少城名勝,少城幾千年出了個姑娘溫漱玉,叫她素女還真配呢。
溫漱玉自己則對那些風言風語一笑置之,叫她素女她都高興地答應。漱玉的父母卻感到不快。
繼母元珍專門去找了小學生的媽媽,問怎麽說少城出嫁了五千年的素女又回來了,是我家漱玉?
女人道:“這哪裏是我說的呀!雖然素女嫁出去了五千年是我說的,但我並沒有提到你家小姐。”
“那你兒子為啥這樣說呀?”
“他做了個夢。哎呀,溫太太,他這是喜歡老師,喜歡你家小姐呀!”
元珍也就無可奈何了。
漱玉年紀雖小,教齡也短,但教學有方。她教國語、算術、體育、音樂、英語、手工,高小所有學科都教,她是學生心目中的太陽和月亮。
但是在東工遷來之後,漱玉開始分心了。
她在教室裏聽見遠遠傳來的東工的校歌,及抗日救亡的歌聲,偶爾會出神,甚至忘了自己課講到何處了。雖然她很會掩飾,但細心的如像吳子牛這樣的學生仍會發現。
一碗水小學和所有鄉村小學一樣只上半日課。放學後她匆匆忙忙改完作業本,備好明天的課,就匆匆忙忙離開了。
而這時東工也放學了,東工的女生少,比例不到百分之十,漱玉愛去找東工的女生玩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上接第152章難忘今宵
第101章素女至第151章長相離 (番外)緩讀
少城緊偎著長江。20世紀初,做生意的外國人在此建了碼頭、倉庫,使少城有了現代氣息。
但它的街道還是風貌依舊。青石鋪的路面,門窗上雕了花的木板房屋,側面看去就像許多只白鶴亮翅的風火墻。
兩邊伸出的房檐,將街道遮成了一線天。這樣趕街的沒有風雨之憂,可店鋪貨架在顧客眼中昏昏然,一到半下午就須點桐油燈照亮。
抗日戰爭開始之後,中國軍隊雖然頑強抵抗,仍節節敗退,許多學校和工廠內遷,東南工業專科學校也從南京遷到這裏,暫時紮下了營盤。少城熱鬧起來了。
少城真小,一家開酒罐,滿城都聞到香了。城雖小,四門還是不可少的。北門臨江,這裏有露天的集市,賣雜貨的、賣土產的、賣糧食蔬菜的,均在此吆喝。
此地的竹編特別有名,其中大量是涼席,有寬的、窄的、青的、黃的、精致的、毛糙的各種。其中最毛糙的用作曬席和屯糧用,最精致的薄得像絹紙,可以疊成書本大小。其花樣又有一色的、編花的、著彩的等等。
又有竹籃、竹簍、竹匣、竹椅、竹編的玩具等,各色各樣,目不暇接。少城上游的渝州和下游的武漢、長沙、南京都是長江上的火爐,涼席是最佳的用品或禮品,上下行的旅客都要來此一游,卷席而去。
少城狹長,呈東西向延展。居民打趣南北兩門的距離,說人在南門摔了個跟鬥,爬起來走到北門去撿帽子。
出南城門迎面是素女山,這裏危巖層層疊翠,林木遮天蔽日,正是李白詩“山從人面起,雲傍馬頭生”所描繪的畫面。
素女山上有素女峰,陡峭而婀娜,像雲髻高聳的女子。峰側有一石穴及一座青石壇,是素女房。旁有一深圓的石潭,中有碧水,是素女的洗頭盆。
少城人說,素女遇明月夜即出於壇上,獨坐吹簫。她背後圓月高懸,身邊臥著一只白虎。故風清月朗之夜,城裏有股異香;通街鴉雀無聲,家家都在聆聽那如思如慕的簫聲呢!
問素女是誰?她是黃帝之妃,雅好音樂歌舞,還通曉陰陽之道,見之於《楚辭》、《山海經》和《列仙傳》等典籍。
可後來,由於國人荒誕的癖好,竟將這位排名僅次於女媧的神女演變成了□□女神。但少城人除了茶肆酒樓中的狎邪之徒,都諱言於此,素女還是少城的驕傲與明星。
西門本無可述,因其朝向的地域狹窄,地方貧脊,此門自古以來很雕敝。
但少城的現代化竟發祥於此。洋人看起了這塊貧脊之處,也可能是地方官員只“批給”了此處,乃在此修了碼頭、教堂、洋樓等。後來中國的輪船公司也在此建設,沿江還開了幾家小型的工廠作坊。
不多的教民聚集這裏聽洋傳教士布道。連取代桐油燈的洋油燈也先從這裏開始,然後才逐漸照亮了城裏。
東門外任隨跑馬。這裏有小塊平壩和低矮的丘陵,遍布明晃晃的水田和綠油油的莊稼地,陌阡縱橫,村落相望,雞犬之聲相聞。
少城的血液營養,要靠東門外輸入,而少城的煙館茶肆戲臺以及城門口的告示欄,卻又是鄉民們的精神寄托呢。
少城開辦新式學校的歷史很短。這裏只有兩所高小,一所在城內。另一所在東門外,出城約三五裏地,南山腳下名叫“一碗水”的地方,校名就叫一碗水小學。
離這所小學的校門口不遠,路旁石壁上有個面盆大的石窩兒,裏面終年盛有甜津津的山泉水。也不知是遠古鑿成的還是天然生成的?專為路人解渴呢。
一碗水平常日子若無人問津,水要溢出來。幹旱時即使赤日炎炎,數月不雨,它還是明晃晃的一碗水,不減也不溢。
一碗水小學離江雖遠,但是位置高,能看見滔滔的江水。少城通外界的陸路,須翻越大山。進山或走那“雲傍馬頭生”的南門,那條路很陡險;或經一碗水。
距離一碗水小學東北方二三裏,有座大廟,東南工業專科學校就以它作為臨時校址。
在吳子牛讀高小那年,隨校西遷到達這裏的師生有幾百人。噢,那時候由下江內遷的機構工廠學校真多啊!它們都在少城人的眼皮下溜走了。
而留下來的,和少城共度一段患難珍貴時光、還留下了段段佳話縷縷戀情的,就是這所東南工業專科學校。
國立東南工業專科學校被簡稱為東工。當時一般的大學都是省立,只有中央大學等幾所大學才是國立。東工而由中央國立,凸顯國家對該校的重視,亦即對培養工業專門人才的重視。
一碗水小學挨著東工這個大哥哥,品貌見識也像長了好幾歲。
一碗水小學的溫漱玉老師,當年也才十幾歲。她一張臉兒像白玉,一對眸子像墨玉,講話的聲音珠圓玉潤,站在講臺上亭亭玉立。
有天有個學生,忽然開口叫她素女。她一楞,以為是叫的“漱玉”。
聽清了之後她笑著問他:“你怎麽這樣叫我呀?”
學生手指著素女山說:“聽我媽媽說,素女本是我們少城的,她走了五千年,她又回來了。”
“她回來了,她在哪裏?”
“就是你呀!”
“嘻,是我?我可比不上她那樣好呀!”
傳開去,她從此就有了這個別名,很快全少城都知道了。
少城裏知書的人議論,有說雅的,也有說不雅的。說不雅的是因為看過《素女經》和《玉房秘訣》之類的□□。說雅的嗤之以鼻,說典籍中只言素女是黃帝之妃,善鼓瑟吹簫,絕無那些荒誕的記載。
而不知書的人,他們只知素女是神女,素女峰是少城名勝,少城幾千年出了個姑娘溫漱玉,叫她素女還真配呢。
溫漱玉自己則對那些風言風語一笑置之,叫她素女她都高興地答應。漱玉的父母卻感到不快。
繼母元珍專門去找了小學生的媽媽,問怎麽說少城出嫁了五千年的素女又回來了,是我家漱玉?
女人道:“這哪裏是我說的呀!雖然素女嫁出去了五千年是我說的,但我並沒有提到你家小姐。”
“那你兒子為啥這樣說呀?”
“他做了個夢。哎呀,溫太太,他這是喜歡老師,喜歡你家小姐呀!”
元珍也就無可奈何了。
漱玉年紀雖小,教齡也短,但教學有方。她教國語、算術、體育、音樂、英語、手工,高小所有學科都教,她是學生心目中的太陽和月亮。
但是在東工遷來之後,漱玉開始分心了。
她在教室裏聽見遠遠傳來的東工的校歌,及抗日救亡的歌聲,偶爾會出神,甚至忘了自己課講到何處了。雖然她很會掩飾,但細心的如像吳子牛這樣的學生仍會發現。
一碗水小學和所有鄉村小學一樣只上半日課。放學後她匆匆忙忙改完作業本,備好明天的課,就匆匆忙忙離開了。
而這時東工也放學了,東工的女生少,比例不到百分之十,漱玉愛去找東工的女生玩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